中新社上海11月8日電澎湖民宿 (記者 許婧)國家級古籍修複技藝傳習中心的揭牌、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成立、近800人的專業修複隊伍……,種種跡象標志著中國古籍修複保護很長一段時間面臨的困境得以擺脫。
  古籍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財富和歷史見證,中國古籍在世界上更是獨樹一幟。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統計,中國官方現存古籍書量5000萬冊件,隨著時間流逝,古籍破損消亡,保護形勢嚴峻,而中國帛琉古籍保護領域人才嚴重匱乏,古老的修複技藝面臨失傳危險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正在上海召開的2013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古籍整理保護與閱讀推廣”成為與會者關註的焦點之一。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非常自豪msata,因為自2007年中國曆史上首次由官方主持開展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讓全國圖書館專業修複人員不足百人上升到如今的近800人;不僅能修複中文古籍,還有幾十人可以修複西文古籍,並且中青年占了很大比例。
  國圖統計了2010年至2012年間,經文化部評定的12家全國古籍修複重點單位就一共修複了100多萬頁古籍,古籍保護意識日漸深花店入人心。
  張志清表示,培養古籍人才要經歷一段很長時期,因為修複技藝需要一點點練,想成為古籍修複中的高級人才,銀行利率“沒有20年的訓練是不行的”。好在如今有一批熱愛古籍修複、學歷高且好學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國圖吸收非遺的成功經驗,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優秀修複人才;而部分高等院校設立了古籍保護修複專業或相關課程,很多古籍保護和修複的本科生和碩士生成為修複人才,也使得古籍保護人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有33年修複經驗的國家圖書館修複專家朱振彬無疑是師帶徒的受益者,工作伊始便拜有“國手”之稱的古籍修複大家張士達為師,修複了諸如“敦煌遺書”、“永樂大典”等珍貴的善本古籍和名人手稿,如今他也有自己的徒弟。
  “修複的過程全部計算上大概有百來種,即使平時一般的修複也有十幾項工序要做,像補破的各種手法都要很講究的”,朱振彬想到即將耗時三至五年對珍貴古籍“天祿琳琅”的修複,略顯激動,“作為一個中國人把自己老祖宗的修複的這些書給修好了,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僅僅修複還不夠,珍貴古籍數量稀少,文物價值高,數字化成為古籍再生性保護的重要手段,更能最大程度拓展古籍資源利用價值。
  張志清透露,國家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開展館藏古籍善本縮微膠卷的數字化工作,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今年還安排了專項資金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力求解決如今仿佛處在“戰國時代”的古籍數字化現狀,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建中華珍貴古籍資源庫,現在全國合力先試點1000部,如果試點成功,明年可能會大規模開展。(完)  (原標題:中國古籍修複探索走出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djnpgx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